趁著空檔,館主一個個擦拭架上被風蒙塵的展示品,手裡正當拿起「竹炭陶製」樂器時,仔細端詳它造型的優美,心裡想著這對一些走馬看花的遊客來說,一定只注意它的外表,心想「不過爾爾」罷了!知音難尋,如果有知道這樂器故事的人,一定會和館主一樣,見到它時,嘴角會揚起「曾經相識」的會心一笑吧….
正當館主把樂器放下時,竹屋裡蹦蹦跳跳進來一位小女孩,大聲嚷嚷著「姐姐、姐姐!我爺爺說要來找妳!」探頭一看,不是那位上音樂課的遊客嗎!
「哈囉!這是你的小孫女嗎?長得挺可愛的!」館主放下手邊的工作笑著說。
遊客緩緩走近:「是啊!今天我要充當保母,就想順道來找妳,讓我們家小孫女也可以上一堂音樂課。」
館主靦腆地笑一笑:「那我就不客氣囉!」轉頭看看小女孩:「小朋友,妳有看過這種樂器嗎?」館主手指著架上的竹炭樂器。
小女孩猛著地點頭,舉起右手機伶地回答:「我知道!是『陶笛』,對不對!」說完後,等著獎賞的笑容咧得挺大!
馬上,遊客緊接著也開口:「我知道!」雄壯的口氣讓人知道他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眼神飄向我,篤定地回答:「妳是要告訴我們,這陶笛因為添加『竹炭粉末』製作,所以音色大大不同,對吧!」一樣咧著大嘴的自信笑容等著我公布答案。
看著這祖孫倆人,頓時覺得他們同樣機伶可愛,果然是系出同門,積極學習的態度讓人佩服呢!館主報以同樣的笑容,輕輕回答說:「大部分的人啊看到它都以為是『陶笛』,其實它的名字叫做『塤』(ㄒㄩㄣ)」。
「塤(ㄒㄩㄣ)」?!祖孫兩人不解,異口同聲唸著,面露疑惑的神情。
「嗯!它是古代的陶笛喔!」
「說得更正確一點,它叫做『洋塤』。
「古代,不論中外,都有『塤』這項樂器,渾圓外觀狀似『鵝蛋』,人們用這種樂器模仿鳥叫,用來誘捕鳥獸。源自中國的,稱為『古塤』或稱『塤』,源自西洋的,就稱『洋塤』囉!」
小女孩急著發問:「那中國的『古塤』與西洋的『洋塤』有什麼不同啊?」真是「孺子可教也」,看來這孩子挺有心上課的!
館主拿著「洋塤」蹲下來向小女孩解釋:「妳看這『洋塤』上有個哨口,像哨子的設計,只要把氣吹進哨口就能發出聲音。但是中國的『古塤』其實沒有哨口的設計,吹奏者要利用嘴形的技巧發出聲音,例如橫笛、洞蕭的吹法,同時要不停轉動才能演奏不同的音調。所以『古塤』雖然音色優美,但要有純熟的技術,相反,『洋塤』則易發音好學囉!
現代的『陶笛』有哨口設計,就是源自『洋塤』改良而來的,只是造型與孔洞的設計上,隨著吹奏者的需求做了許多不同的變化。雖然造型與設計改變,還是可以從陶笛的原文:Ocarina(義大利文:小鵝的意思),瞭解到它曾經最早的模樣喔!」
說著說著,好像超越孩子的理解範圍了….果然,遊客雖然還是聽得津津有味,但我們也都察覺小女孩開始發出不求甚解的眼神,東張西望了!
館主趕緊摸摸小女孩的頭:「姐姐告訴妳一個『洋塤』的故事,好不好?」
「好啊!」小女孩說。
「妳有沒有看過宮崎駿的卡通『龍貓』(Totoro)呢?」
「有啊!上次爺爺陪我一起看的!我還有DVD放在爺爺家喔!」
「真的啊!那妳下次再看看,龍貓在樹上吹的樂器就是『洋塤』喔!」
小女孩張著口、瞪大雙眼看著我:「真的嗎?!真的嗎?!」興奮地跳起來。「爺爺!我們趕快回看!快回家看!」急拉著爺爺的大手,央求著快回家。館主笑笑跟遊客說:「你再陪他看一次『龍貓』,就可以聽到『洋塤』的聲音囉!」遊客哈哈笑著說:「好!好!」一邊被小女孩拖著往外走向門口,一邊在剩下的時間裡趕緊跟我說:「謝謝妳喔!下次再來找妳!」小女孩十分有禮貌的在踏出門口前,轉頭大聲地說:「姐姐!再見!下次再來找妳喔!」說完小手一揮,蹦蹦跳跳地離開了。
延伸閱讀:
想回味一下「龍貓」的大小孩們,連結以下的網址吧!
【30秒回味】:http://www.youtube.com/watch?v=sXzOausSyyY
【宮崎駿大師介紹】:http://travel.tcoc.org.tw/columnpage/specol/totoro/totoro.asp#to1
※ 第一堂課:【竹屋的音樂課】竹子篇
※ 第二堂課:【竹屋的音樂課】竹炭篇
※ 第四堂課:【竹屋的音樂課】青蛙篇
正當館主把樂器放下時,竹屋裡蹦蹦跳跳進來一位小女孩,大聲嚷嚷著「姐姐、姐姐!我爺爺說要來找妳!」探頭一看,不是那位上音樂課的遊客嗎!
「哈囉!這是你的小孫女嗎?長得挺可愛的!」館主放下手邊的工作笑著說。
遊客緩緩走近:「是啊!今天我要充當保母,就想順道來找妳,讓我們家小孫女也可以上一堂音樂課。」
館主靦腆地笑一笑:「那我就不客氣囉!」轉頭看看小女孩:「小朋友,妳有看過這種樂器嗎?」館主手指著架上的竹炭樂器。
小女孩猛著地點頭,舉起右手機伶地回答:「我知道!是『陶笛』,對不對!」說完後,等著獎賞的笑容咧得挺大!
馬上,遊客緊接著也開口:「我知道!」雄壯的口氣讓人知道他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眼神飄向我,篤定地回答:「妳是要告訴我們,這陶笛因為添加『竹炭粉末』製作,所以音色大大不同,對吧!」一樣咧著大嘴的自信笑容等著我公布答案。
看著這祖孫倆人,頓時覺得他們同樣機伶可愛,果然是系出同門,積極學習的態度讓人佩服呢!館主報以同樣的笑容,輕輕回答說:「大部分的人啊看到它都以為是『陶笛』,其實它的名字叫做『塤』(ㄒㄩㄣ)」。
「塤(ㄒㄩㄣ)」?!祖孫兩人不解,異口同聲唸著,面露疑惑的神情。
「嗯!它是古代的陶笛喔!」
「說得更正確一點,它叫做『洋塤』。
「古代,不論中外,都有『塤』這項樂器,渾圓外觀狀似『鵝蛋』,人們用這種樂器模仿鳥叫,用來誘捕鳥獸。源自中國的,稱為『古塤』或稱『塤』,源自西洋的,就稱『洋塤』囉!」
小女孩急著發問:「那中國的『古塤』與西洋的『洋塤』有什麼不同啊?」真是「孺子可教也」,看來這孩子挺有心上課的!
館主拿著「洋塤」蹲下來向小女孩解釋:「妳看這『洋塤』上有個哨口,像哨子的設計,只要把氣吹進哨口就能發出聲音。但是中國的『古塤』其實沒有哨口的設計,吹奏者要利用嘴形的技巧發出聲音,例如橫笛、洞蕭的吹法,同時要不停轉動才能演奏不同的音調。所以『古塤』雖然音色優美,但要有純熟的技術,相反,『洋塤』則易發音好學囉!
現代的『陶笛』有哨口設計,就是源自『洋塤』改良而來的,只是造型與孔洞的設計上,隨著吹奏者的需求做了許多不同的變化。雖然造型與設計改變,還是可以從陶笛的原文:Ocarina(義大利文:小鵝的意思),瞭解到它曾經最早的模樣喔!」
說著說著,好像超越孩子的理解範圍了….果然,遊客雖然還是聽得津津有味,但我們也都察覺小女孩開始發出不求甚解的眼神,東張西望了!
以獸骨製成的古塤(河南安陽殷墟1001號墓出土)。註:「塤」(ㄒㄩㄣ)亦可稱為「壎」(ㄒㄩㄢ)
現代陶笛經過不同吹奏者的需求改變成現代的造型。
圖片取自 http://www.tc-ocarina.com/product_detail.aspx?no=410&catgryid=7
館主趕緊摸摸小女孩的頭:「姐姐告訴妳一個『洋塤』的故事,好不好?」
「好啊!」小女孩說。
「妳有沒有看過宮崎駿的卡通『龍貓』(Totoro)呢?」
「有啊!上次爺爺陪我一起看的!我還有DVD放在爺爺家喔!」
「真的啊!那妳下次再看看,龍貓在樹上吹的樂器就是『洋塤』喔!」
小女孩張著口、瞪大雙眼看著我:「真的嗎?!真的嗎?!」興奮地跳起來。「爺爺!我們趕快回看!快回家看!」急拉著爺爺的大手,央求著快回家。館主笑笑跟遊客說:「你再陪他看一次『龍貓』,就可以聽到『洋塤』的聲音囉!」遊客哈哈笑著說:「好!好!」一邊被小女孩拖著往外走向門口,一邊在剩下的時間裡趕緊跟我說:「謝謝妳喔!下次再來找妳!」小女孩十分有禮貌的在踏出門口前,轉頭大聲地說:「姐姐!再見!下次再來找妳喔!」說完小手一揮,蹦蹦跳跳地離開了。
宮崎駿1988年作品「龍貓」是根據幼年時在家鄉聽到的傳說,精心編織的精巧童夢。
皋月與小梅與小龍貓們一起在大樹上吹著洋塤。
延伸閱讀:
想回味一下「龍貓」的大小孩們,連結以下的網址吧!
【30秒回味】:http://www.youtube.com/watch?v=sXzOausSyyY
【宮崎駿大師介紹】:http://travel.tcoc.org.tw/columnpage/specol/totoro/totoro.asp#to1
※ 第一堂課:【竹屋的音樂課】竹子篇
※ 第二堂課:【竹屋的音樂課】竹炭篇
※ 第四堂課:【竹屋的音樂課】青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