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殼恆久遠,一顆永流傳──談蝸牛標本製作

經典數學題,有一隻蝸牛想要吃葡萄,所以決定先爬葡萄藤,
葡萄還沒成熟但可以爬上去等待,
葡萄藤現在高30公分,蝸牛每天能往上爬10公分,但夜裡睡覺時候會下滑4公分
葡萄藤每天會往上生長5公分,請問,蝸牛要幾天後才能到達藤蔓頂端呢?
想要驗證答案,就看到最後吧!
白高腰蝸牛慢慢的往上爬





                     不論是兒歌、童詩、卡通、漫畫或是數學,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蝸牛身影,也會用牠的既定形象去形容許多事物,像是緩慢、漫不經心、遲鈍、小氣等等,只是這些刻板印象,都在去年邀請了謝伯娟老師來為志工們上了精采絕倫的一課後,被打破成為泡影了呢!而我們也把這些內容寫成了上下兩集的文章:

【生態記錄】話說蝸牛()


                      讀完之後只有驚呼,小小的一方土地竟然生活了11種蝸牛,而且還有肉食的蝸牛存在,讓人不斷發出~~~~的讚嘆聲,只是這些蝸牛斑紋燦爛特異,如果採集到某隻跟以往不同顏色外形,圖鑑的文字說明無法判定,疑似新種時候,又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可供比對的蝸牛物種標本就非常重要啦!

各種不同蝸牛的外殼

                      標本可以提供研究人員藉著實體了解不同種類蝸牛間的外觀差異,藉以判斷調查區域裡的蝸牛多樣性,是很重要的基礎研究。

                  那要怎麼保存才可以讓蝸牛從以前到現在呢?

                  哈!永久延續蝸牛的生命當然做不到,可是如果把蝸牛殼上的特徵留存下來,延續其「使用年限」倒是輕鬆許多,所以今年再度邀請謝伯娟老師,教教我們如何製作蝸牛標本。

謝伯娟老師正在講解蝸牛收集心血

                      蝸牛標本有幾種做法,牠們軟軟的身體可以利用5%的福馬林液做前置固定,10 小時後再移入 70%的酒精中長期保存;或直接以 70%的酒精固定保存,這種保存方式,稱作「浸液標本」。要注意的是,製作浸液標本不能直接使用福馬林或福馬林與酒精的混合液做長期保存,否則蝸牛殼會被侵蝕而失去了研究價值。

                  另外,蝸牛殼則可以靠乾燥來保存,稱作「乾燥標本」。謝老師在現場可是展現了許多件保存超過10年的殼乾燥標本呢!

超過10年的標本

                      要保留殼的乾燥標本,蝸牛原本的軟體組織就必須清除乾淨,因為腐敗的組織會讓蝸牛殼的色澤產生變化,而無法提供有力的判讀依據。所以要作一件好的蝸牛殼乾燥標本,第一步驟是先泡水讓軟體腐敗,或放在冰箱裡冷凍,迅速解凍後再將肉塊拔出,但還是可能有小塊組織會留在殼內,可用小水柱稍微清洗內容至乾淨。

                  第二步驟就是清洗殼表,除去外部雜質、土砂等。
                  第三步驟就是用乾燥的棉花塞住殼口,保存在容器當中即可。

清洗完成的蝸牛殼就收進去小盒子中

                      除了浸液和乾燥標本,還有一種獨特的保存方式,叫作「齒舌標本」──沒錯!蝸牛的牙齒是一顆一顆長在舌頭上的,稱為「齒舌」──不同種的蝸牛舌頭上牙齒的排列也很不相同,可以取下來後,壓在玻片上用顯微鏡觀察。
齒舌的顯微鏡照片

                   最後,本次研習中還有介紹一種保存方式,稱之為「封埋標本」,使用的材料是環氧樹脂,或稱「人造琥珀」,標本停留在透明的固體中,能全方位地展示標本特徵,又不會因為大幅度的移動、把玩而被破壞,看起來相當美麗。

                  其原理是靠「環氧基」與「酐類」或「胺類」硬化劑以特定比例混合反應,使原本液狀膠體固結成固體,且這種化學反應不可逆,表示成形後就沒辦法改變外觀。
適合全方位觀察的人造琥珀蝸牛標本

                  特定比例則是依照重量百分比去計算,硬化劑比例的多寡可控制人造琥珀的硬度、透明度以及固結時間。本次操作因為時間較短,採用21的比例調配,所以硬化時間較短及硬度較高,但成品的透明度被犧牲掉了(色澤偏黃)。此外,蝸牛殼封埋標本因為螺殼內含空氣的關係,會不斷浮出膠體表面,所以運用耐心緩緩擠出氣泡,讓蝸牛殼能沉在膠體中央慢慢固結,就是這標本成不成功的最大關鍵呢!
混合均勻時候會呈現透明感還有放出熱能

                  封埋標本使用的膠體有些種類含有雙酚A,是已知的一種環境賀爾蒙,對於人類生殖系統會產生影響,再加上成品就是一種塑膠,對環境也是種負擔,因此老師也有提醒,若非必要,其實大可不必做這種標本喔!

                 最後,你有算出來蝸牛要幾天才能爬到葡萄藤頂嗎?答案是21天!不知道這樣葡萄熟了沒?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