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的鹹草】鹹草將隨時光去,阿嬤粽恐成絕響

每年端午,各家媒體總少不了來一場粽子比拚,不論是產地、包覆粽體的材料、內餡烹調手法、內餡種類乃至於醬料,像是南部粽、北部粽或是其他粽;麻竹葉、桂竹葉或是月桃葉;生米、半熟米或是預拌米;蛋黃、滷肉或是栗子;醬油膏、甜辣醬或是秘傳特級醬汁,各有許多死忠的支持者,也能說出支持的原因。

但有的時候,粽子吃的不是裡面滿滿的熱量,而是吃一種特色情懷,就好像羅東自然教育中心「阿嬤的鹹草」,讓學員把各種水生植物炒熟後拌入南部的滷肉,用野薑花葉包覆,再用鹹草束緊蒸熟,融合北部粽與南部粽做法,市面上想買還買不到呢,重點,還很好吃喔!
那這麼有特色的水生植物粽該怎麼做呢?首先第一步需要將鹹草泡水,泡完水的鹹草充滿了韌性,就能編織成粽掛,也可以拿來綁住粽子囉!
泡水的鹹草才有韌性,但是乾了以後又很容易斷
再來將芋頭、荸薺、蓮藕跟茭白筍切丁切塊拌炒,混入預先滷好的滷汁,做成粽子下鍋蒸熟。
將餡料仔細的切丁切絲,方便待會拌炒

把野薑花葉洗乾淨折成杯狀,開始包粽子囉!

一顆顆粽子變成一串串粽子,好期待味道喔~
因為食材都已經熟透,進蒸籠蒸個15~20分鐘就能起鍋,撲鼻而來的花香,讓人食指大動,吃了一大口才發現還沒拍照是常有的事呢。

出蒸籠囉,每個人表情都是期待
好好吃喔!等等,我好像忘記拍照

整個活動過程中,你們覺得哪一個材料是最難準備的呢?

沒錯,是鹹草。芋頭、荸薺、蓮藕跟茭白筍可以輕易地在市場找到裸賣商品,但是鹹草,很抱歉,跑遍整個羅東,甚至在網路上留言詢問才終於找到一家店家有賣,而且還是前年賣剩放在冰箱冷凍的產品,老闆坦言需求真的太小了。從前可以當成商品出口養活村莊農民到如今一物難求,鹹草已經被隨處見的尼龍繩取代,而綁粽子用棉繩更能提高速率與牢固度,我們的生活已經在默默之中被改變行為模式了。

並非貴古賤今,棉繩的確有它方便便利的地方,我們想說的是公民「忽視」的力量,許多事物全出自於溼地,提供我們非常多樣化的需求,像綁粽子用的鹹草、農業灌溉用的埤塘、沿海的魚塭或沼澤,因為我們可以從中獲取利益,所以溼地被保留下來,只是當需求消失,我們很容易就忘記了溼地的好處,忽視了溼地的其他功能,當忽視的時間一長,後人便認為溼地只是養蚊子的水體,進而決定填平、整建或是陸地化它,等到又有需求時候,才發現早已摧毀了溼地的生機。

為了讓更多人能瞭解溼地、親近溼地,不再看著蓮藕卻不知道它跟荷花是同一種植物,這次活動還設計了一些小遊戲讓學員學習溼地的功能,包含蓄水、淨化水質、提高生物多樣性以及供給生物棲所等,原來溼地有這麼多功能!
淨化水質功能

溼地也有蓄水功能,幫助把水資源留住
雖然我們的生活範圍已經很少跟溼地接觸了,但不只是溼地,許多地景都面臨著困境,當你親自去認識、感受過後更有衝擊性,因此喚醒更多人注意溼地面臨的問題只是活動內涵的一小步,目標是希望提高公民自發參與環境議題的動力。

你今天出門關心住家周圍附近的環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