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滴從源頭集結,逐漸匯成河溪奔流到出海口,沿途串起了森林、土地與海洋的溝通網絡,上中下游形成了彼此關聯、難以分割的整體,提供豐富多樣的生命一個家,更乘載了人們的生活與文化。
然而說到親溪的經驗,腦海中多半只會浮現在清澈的上游溪水中戲水的畫面。但羅東自然教育中心帶著孩子從上游走到出海口已8個年頭,我們要推薦以全流域來設計親溪課程的5+N個理由!
推廣溪流上、中、下游全流域的親溪課程是非重要的唷! 快來看看我們的5+N個理由! |
1、看見溪流完整的棲地樣貌
台灣的溪流大多發源自山區,一路到出海口的旅程歷經劇烈的地形改變,這些地形變化造就了每一條河獨特的樣貌及物理性質,坡陡沖蝕、緩流沉積自有道理,雕刻出河道兩岸風光,親自走過看過,就能立刻明白一條河上、中、下游的變化!
地形和雨量創造了台灣河流上、中、下游的不同環境與美景。 |
2、每個河段的生物相完全不同
為了適應不同河段的環境,溪流中的小生物各出奇招,使得一條健康的溪流能夠擁有高度的生物多樣性。明明是相連的一條溪,除了迴游生物之外,上游的動物難以在下游存活,而下游的動物也適應不了上游的環境,這種抽象卻重要的生態觀念不需要多費唇舌,透過超有趣的生物調查與觀察,想忘都忘不了!
(左)生活在上游的蝦虎魚,為了留在急流中,將腹鰭特化成了一個小吸盤! (右)這條紅胸鰂的身形較高,在上游急流中的阻力很大,卻非常適應台灣中游河段溶氧量不高的環境。 |
3、河道兩旁產業的轉變,看見河流之於人類的重要性
目光轉到河道兩旁,可以看見人類利用河流的方式的轉變:從上游的休閒遊憩、中游的農田灌溉、滯洪防災、到下游的養殖漁業,河流供應著我們生活中廣泛的需求,當親溪課程拉到全流域的高度,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左)河流到了中游,河道兩旁出現許多農田引水灌溉。 (右)下游河段,地勢低窪,則有非常多魚塭進行各式各樣的養殖漁業。 實地踏查河道兩旁的產業,是了解河流對於人類貢獻最好的方法! |
4、河水的變化與反思
而在環境教育的課程設計中,我們總是希望學員能感受自然的美好,同時覺知其環境議題,但單一河段的親溪經驗常常難以深刻連結議題、喚起共鳴。全流域的溪流踏查中,在每個河段加入環境觀察與水質檢測,學員能夠獲得河水水質變化的第一手資訊,進而思考水質污染的來源,再根據沿途的所見所聞引導反思自己的生活行為,就有機會促成更友善環境的行為改變!
(左)透過水質調查,小朋友赫然發現,上游幾乎沒有氨氮的汙染,到了中游,氨氮濃度卻陡然升高! (右)在環境觀察的紀錄中,也能發現各個河段都有如影隨形的垃圾。 這些汙染都是哪裡來的呢?根據親身經驗,加上引導,能夠有效的反思自己的生活。 |
5、河流其實就在你家旁邊
台灣的地質特色搭配豐沛的雨量,使河川的分布密度非常高,我們住家或上班地點的附近一定會有一條溪流或水圳,只要找機會探勘溯源,多半會發現有趣的文化和生態資源,與在地生活連結之後,就是非常優良又獨特的環境教育教材,不用多可惜!
探索你家附近的溪溝河流,一定會發現有趣的生態和文化資源, 這些都是非常優良又獨特的環境教育教材! |
5+N、等你來加上
全流域學習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許多單位結合文化走讀、藝術等跨領域共同推動,形成「織台灣水網計畫」,在不同主題的帶領、不同流域的發想下,一定會有更多好玩有趣的全流域親溪理由。因為我們台灣的溪,可是非常美的呢!
如果你也心動卻無從下手,那麼強烈推薦羅東自然教育中心十週年特別企劃「小腳丫走濕地溪流教學工作坊」,我們會帶你到溪流的教學現場作課程實務演練,還有室內課程設計要點剖析,經典課程傾囊相授,更邀請不同單位的推動者到場分享,開啟你對全流域親溪課程的更多想像。
一起來加入全流域親溪課程的學習與推廣吧! |
「小腳丫走濕地溪流教學工作坊」活動資訊
活動簡介連結:https://goo.gl/cQ6pb6
對象:教師、環境教育相關工作者
時間:2018/11/10~11/11兩日不過夜
費用:1,700元(含午餐、交通、保險、教材教具、課程服務費用等)
對象:教師、環境教育相關工作者
時間:2018/11/10~11/11兩日不過夜
費用:1,700元(含午餐、交通、保險、教材教具、課程服務費用等)
(很抱歉,新舊系統更替中,請使用電腦報名,手機無法登入報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