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2019森林關鍵報告

2019年的森林關鍵報告,在學員口頭給出比預期還好玩的評語下落幕了!(為什麼不是寫在問卷上哈哈嗚嗚嗚)
而山還在,森林也還在,太平山的旅館還是在開放預約沒多久售罄,中央階梯依舊喧囂鼎沸。
冉冉上升的山嵐亦準時於早上9點沁濕森林,仍然在下午4點左右降下雨水涵養大地,彷彿不曾因為我們的造訪而有任何改變。只是我們知道,每個學員都跟上山時候不一樣了,多了一份對森林的情懷。
接著,就來欣賞我們今年怎麼一起完成這份報告吧!




百年羅東林場
每年自然教育中心總會帶著一批人進入到山林去體驗森林調查活動,用不同的角度去認識森林,希望藉由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山林,要怎麼認識森林呢?我們決定讓活動從時間推演來安排,從過去體驗到現在,最後放眼未來。所以一開始我們回到了民國20、30年代,讓工頭帶領著「見習工人」在擁有百年歷史的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走一遭,認識當時的木材集運場所,想像如果羅東的民生日常、繁榮富庶都跟木材休戚與共的時候,那木材的源頭又會長成什麼樣子呢?
碉堡是為了保護珍貴木頭的安全啊!
各位見習工人們!剪了車票,我們往太平山出發囉。

蹦蹦車林業初探
往年的森林關鍵報告是到見晴懷古步道或是原始林步道,感受那鐵道長滿苔癬,物是人非的年代感,午後的霧氣,彷彿還殘留了過去蹦蹦車經過的一絲喀達聲,而今年開放了茂興段的蹦蹦車,沒有不去乘坐的道理啊!因此,我們重新設計了活動流程,想讓學員直接感受森林鐵路,嘗試不再發思古之幽情,而是讓大夥綁著綁腿,就像當時的工人,整理好裝備,精神抖擻地坐著蹦蹦車出發,「見習工人」們要在這片人工林中,向各個工頭學習有關森林的知識才算畢業,例如柳杉與檜木的差異、太平山林場的歷史、人工林與森林經營的必要性。

當有這些基礎後,學員才能從見習工人轉變為正職工人,我們則從這時候開始,鋪陳明天進入樣區調查森林所需要的技能。
往年都會去見晴懷古步道感受舊時鐵路的餘韻。

今年就實際搭上蹦蹦車感受鐵道沿途美景吧!

森林調查與測量工具
在茂興蹦蹦車闖關之後,歷史的巡禮也告一段落,工人恢復為學員。雖然當時的伐木情節已經很少在台灣上演,但森林經營仍舊有必要進行,因為人工森林的區域栽植時間相近,所以需要經營才能讓樹木健康成長;因為物種大多選擇單一樹種,所以需要經營避免病蟲害肆虐;因為規劃分成不同年份採收,所以需要經營才有良好的產率,需要時時調查樹木生長狀況,而天然林雖然不用人為經營,但也需要調查才能推敲台灣山林的整體狀況,總使不伐木,森林仍然需要好好照顧。
我們也選擇教導學員去學習測量樹高、胸高直徑以及冠幅等基礎數據,藉著分析這些數據,便可以獲得許多有用的資訊,可以說是森林調查的入門課也是最重要的一課,而大伙經過黑熊哥哥專業洗禮後,第二天一早簡單複習就出發了!
帥氣地出發,準備體驗一日護管員森林調查,看我大顯身手吧!
過往談論森林時候,大多是從旁觀察的視角,討論它的綿延、顏色、參差等大部狀態,或是走在步道上,仰望樹高,極少情形是在林下植物摩娑撫觸中穿梭前進,還帶著一袋工具。所以當走進鬱閉森林,想必是一趟難忘的體驗,學員們賣力收集資料之餘,也盡情享受這不被其他人打擾的林下時光,有那麼一瞬間,恍若伯書大哥分享的那樣,在勞苦的跋山涉水後,偷得片刻與自然融為一體之感。
初走進林下的滿滿驚嘆,就這樣鑽進了森林裡
森林調查的工作繁多,測量樹高、胸高直徑、冠幅等數據都需要隊友支持幫忙。
在森林的各角落,都可以看見學員認真的背影,有看出樣區範圍嗎?

護管員的山林野趣
我剛剛說到伯書大哥了嗎?沒錯,他也是我們安排的活動橋段,一位25年資歷的資深護管員「菜鳥」!我們想要提供給學員除了森林經營的理性角度,更多了些愛山護山的感性思路,伯書大哥雖然滿滿的「個人經驗」,但他卻也是最適合分享這主題的人選,透過他的演說,我們能看到這片山林的維護不易,瞭解這群在深林中出生入死的森林護管員的工作樣貌,是多麼令人尊敬與敬佩,透過他的言語與帶領,我們能從心審視我們與台灣森林的關係,在想要與需要間做出取捨,這樣一個承接下午專業課程,開啟明天調查實作的轉場,也成為森林關鍵報告中許多學員最喜歡的部分。
伯書哥的分享,現身訴說山林的護管員的甘苦談。
座談後,伯書大哥還帶領學員去用耳朵聽森林,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原始林裡,藏著各式各樣的聲響,從不同的職業瞭解森林,原來用不同感官馬上就能有不同感受,森林真的很奇妙呢!

未來的森林
從舊時代的伐木歷史出發,到現今台灣的森林經營政策與調查操作,那未來呢?台灣的森林到底該何去何從?在許多國家的人開始檢視自身消費行為,希望減少塑膠使用與延長資源使用年限同時,身為可再生資源的木材是不是應該要多加利用?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二氧化碳濃度飆破百萬年新高的415ppm,是不是要繼續多種樹固碳,減緩濃度上升呢?再從經濟層面來說,當初以產業方式種下的樹木,過了適當年紀還未採收,不斷老化腐朽的樹木是不是也是資源浪費?這座森林是屬於誰的森林?我們舉辦這場模擬議題公聽會,讓學員換位思考,當把自己放在那個情境下時,就更能同理對方的想法,經過多回合角力,雖然沒有提出了解決辦法!但也認知到這個牽涉社會、經濟與環境的議題,實在需要我們一般民眾付出關注,督促政府及早開啟多方對談,協力發展有效對策才是。

扮演不同的腳色,嘗試從他的思維出發,透過討論,希望創造出彼此共好的結論,事情有這麼簡單嗎?

寫在最後
前幾天高雄仁武區的劉氏新厝,在預定列為古蹟前夕被拆除,這房屋所有權分屬60多戶,因為對未來的規劃不一,所以部分所有人選擇拆除看似限制發展的百年古蹟,台灣的森林也是,常有民眾因為自身利益關係偷偷剷除森林,其實不計入私有地,森林絕對屬於共有財,應以永續為前提去討論發展,這也是我們舉行這活動的原因,想喚起更多人關心這片土地上的一切,包含人文與自然資源,唯有起心動念,才會有後續行動,才能有出發點公平的討論,而不會成為那被通知的後覺阿!
新的生命仍然想辦法萌發,希望學員心中那顆關心台灣森林的種子,也能持續主動澆灌培養,成長庇蔭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