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風‧棲蘭】你可以這樣親近山林!

  10月天,天空逐漸吹起了東北季風,時序進入了涼爽的秋季,位處台灣東北角的宜蘭平原感受更是明顯呢!今年秋天,就讓我們乘著秋風,跟著羅東自然教育中心一起前往棲蘭森林,認識親近山林的各種方式吧!

終年濕涼多雨的環境,造就了棲蘭山檜木原始林。

認識『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蜿蜒的林道,帶著我們進入了雲霧飄渺的棲蘭檜木森林,而這片森林有個特別的名稱:『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註1)。那麼『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究竟在哪呢?它位於新北、宜蘭、新竹及桃園等四縣市之行政交界處,面積廣達55,991公頃,約等同於兩個台北市大小。區域內氣溫終年潮濕涼爽,是典型中高海拔雲霧帶氣候,並且當中還保存著相當大面積的檜木原始林。

  『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於民國89年2月15日公告成立的目的便是為了保護台灣的檜木原始林,並且串連台灣北部其他生態保護區,例如其北側的「插天山自然保留區」以及南側的「雪霸國家公園」及「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為「中央山脈保育廊道」(註2)北台灣的完整區段,以建構完整的森林生態保護區系統,維護生物多樣性。簡單來說,名稱很長的『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便是台灣眾多自然保護區(註3)的其中一種型態。

圖片來源:林務局自然保育網

【森林創作藝廊】
  森林對你來說,有什麼功能呢?相信大小朋友一定都能朗朗上口說出:水土保持、涵養水源、國土保安、淨化空氣等,甚至是提供休閒遊憩功能,讓久居都市的人們呼吸芬多精,紓解壓力。不過,你知道森林以及其中的各種動植物還能啟發了人們的想像力及創造力嗎?許多的圖畫、音樂、詩詞等藝術創作都是受到森林環境及大自然動植物的啟發而被創作出來。今天我們就嘗試利用自然素材來進行創作吧!
  


  沿著棲蘭100線林道,夥伴們正專注的低著頭、用眼睛掃描著林道,同時撿拾各種植物的落葉,接著再用手指頭摸摸葉脈,感受它的紋路及凹凸起伏。而我們只撿拾落葉,不去摘取枝條上的綠色葉片,便是基於愛護並尊重野生動植物的原則,不去對它們進行傷害。我們來到野生動植物們的家,只是向它們借用了落下的葉片,就像是我們到了別人家裡可以借用東西,但並不會去破壞別人家裡物品一樣的道理喔!
  

  自然創作並不難,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彩色鉛筆及A4列印紙,加上撿拾的落葉,便可以用拓印素描的方式來進行自然創作喔!首先,先挑選葉脈較為突起的葉片,這會讓拓印效果更為明顯。接著只要將葉片平壓在紙張下面(記得將葉脈明顯的那一面向上朝向紙張喔!),然後用彩色鉛筆來回在紙張上著色,便會出現美麗的葉脈紋路啦!你瞧~夥伴們各有巧思,不一會兒一幅幅創意十足的圖畫面便已掛滿了教室四周,教室瞬間變成了藝廊了呢!
  

  完成自然創作後,可別順手就把落葉丟進垃圾桶喔!取而代之的,則是將落葉歸還給這片山林或是你原本撿拾到它的地方,讓落葉繼續成為植物的養分來源,讓大自然的能量源源不絕的循環著。誰說落葉無用,它可是大自然的寶藏呢!

【森林大賓果】
  轉移陣地,大夥來到了「檜木小學堂」步道,在步道入口處眺望,可以發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林相,左側林木大小参差不齊,高聳的檜木,紅豆杉等大型林木散佈於森林中,周圍則散佈著闊針葉樹混生的多層次森林,形成一片生物多樣性高的森林;右側則為柳杉人工林,可見柳杉們整齊畫一的交互排列其中。而「檜木小學堂」生態步道便穿梭在檜木等針葉樹與闊葉樹混生的多層次森林中。


  
  夥伴們透過賓果遊戲,運用了手指感受了濕潤的蘚苔植物並發現它是檜木種子發芽的育嬰床;使用嗅覺聞了檜木的芬芳,卻又帶著微微刺鼻的味道;睜大雙眼仔細瞧瞧三代木究竟是如何生長在一起,並且用繪畫把它記錄下來;還有使用游標尺見證了檜木的毬果只有1公分的大小,並驚訝的發現:原來30~40公尺高的檜木綠巨人竟然是從0.2~0.3公分的種子發育而來,夥伴們看著眼前的巨大檜木,紛紛對檜木綠巨人強韌的生命力感到不可思議呢!
  

  究竟為什麼棲蘭山區會有這麼多的檜木綠巨人呢?這就與檜木的生長特性有關了。檜木喜歡潮濕多雲霧的濕涼環境,而棲蘭山區位處於1,500~2,500公尺高的中海拔霧林帶,夏季強勁的熱對流讓山區時常雲霧繚繞,還有春雨及梅雨季,再加上蘭陽平原左擁雪山山脈、右抱中央山脈,形成畚箕般的地形,每當秋冬吹起東北季風,畚箕開口往東朝向太平洋的蘭陽平原承接了充沛的水氣,水氣沿著蘭陽溪谷深入了棲蘭山區,充沛的雨量及濕涼的氣候便孕育出了珍貴的檜木森林。

【我與森林的對話】
你曾經和森林對話過嗎?這裡指的「對話」是指用耳朵聆聽森林的聲音,用沉靜的心靈和森林對話喔!


其實,親近山林可以很簡單,不需要太多的工具,只要我們走入山林,便可以和森林來場對話。首先,嘗試在森林中選擇一處看不到其他人的角落後,暫時讓自己的嘴巴休息,或坐或躺、不走動、不發出任何聲音,接著敞開心靈與耳朵,獨自享受森林帶給你的感受。它可能是靜謐寂靜的、悅耳的、或是迷濛的,甚至可以嘗試閉上雙眼,你會發現你的聽力似乎瞬間增強了10倍以上,開始會聆聽到眼經睜開時所沒能聽到的細微聲音呢!還記得夥伴分享著:當我閉上眼睛時,聽到四周有好多水珠滴下來碰觸到葉片或泥土地的聲音,滴滴答答…滴滴答答…,但有趣的是,當我張開眼睛四周張望,卻又看不到小水滴在哪?

閉上眼,依稀聽到水珠掉到地上,滴滴答答的聲音。

  確實,我們的雙眼是個接收能力特別強勢的感官,眼睛張開的同時,聽覺、嗅覺、觸覺等感官往往感受不這麼敏銳,惟有閉上雙眼,你將會聽到更多細微的聲音,聞到一草一木清新的細緻味道,甚至是感受到微風輕柔吹拂過臉龐的感觸。此時,我們可以將當下的感觸用文字、詩詞、繪畫或是其它獨特的方式記錄下來,而這便是我們與森林對話的內容囉!

夥伴利用枯葉和泥土,幫學習單上的松鼠畫了一顆提供棲息的大樹。

【落實友善環境行為】
  夥伴們經過了一整天在山林中的創作、獨處感受、尋找森林寶藏以及拜訪檜木綠巨人後,是否都覺得意猶未盡呢?你曾想過,在親近山林的同時,若有人稍不注意,掉了些垃圾在步道上,把盛開的花朵摘取下來帶回家,或是在森林步道上大聲喧嘩、唱歌,那麼我們今天的感受還會如此美好嗎?很棒的是,夥伴們今天都以身作則,以「友善環境行為」的方式來親近山林。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咱們今天實踐了哪些「友善環境行為」吧!

1.【森林創作藝廊】-不隨意摘取葉片,並將創作後的落葉歸還山林,這便是尊重野生動植物的態度。
2.【森林大賓果】-維持於步道上行走,不離開步道,避免踩踏到步道外的植被。
3.【我與森林的對話】-尊重並考量其他使用者,不喧嘩影響其他夥伴享受大自然寧靜的權益。
4.【午餐】-午餐垃圾自行攜帶下山,適當處理垃圾及保持環境原有的風貌。

  以上這些「友善環境行為」其實就是林務局目前正積極推廣的『無痕山林(LNT)運動』概念。『無痕山林(LNT)運動』主要在提醒我們以儘可能減少衝擊自然環境的活動方式,達成親近山林的目的。適當地運用這些歸納出可減少環境衝擊方式的無痕山林七大準則(註4),讓喜歡戶外的我們,在享受自然生態之美的同時,亦能減少因活動對自然環境、野生動植物及其他使用者所造成的衝擊,讓世世代代的人們都可以享受這片山林的美好。

在雲霧飄渺的涼爽森林中,我們拍下了張合照,準備告別這靜謐的棲蘭檜木森林。期望大小朋友學習到了親近山林的不同方式,只要善用我們身上的各種感官,山林帶給我們的感受可能是千百種呢!重點是,這些親近山林的方式其實在社區公園或是城市周邊的郊山就可以進行,可不一定非得要到棲蘭如此深山環境才能創作或是和大自然對話。不妨就先從離家最近的社區公園開始,去探索、閉上眼睛聽聽公園的樹木、小溪或池塘是否想對你說什麼悄悄話吧!

【活動相簿】2014.10.18 秋天風‧棲蘭

※ 沿伸資訊
註1: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註2:中央山脈保育廊道
註3:台灣的自然保護區
註4:無痕山林(LNT)七大準則

※ 延伸閱讀
羅東自然教育中心部落格文章:台灣森林中的綠巨人-檜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