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關鍵報告】森林經營離我並不遙遠

  提到森林資源的使用與台灣林業的經營,很多人或許會說:「這些東西跟我的日常生活好像沒什麼關聯性,森林、山、樹木對我來說就是放假時親近大自然會接觸到的,但平常遇不到這些東西吧?森林不就是很多的樹聚在一起嗎?森林經營指的是什麼也不太清楚。」看完到以上這段話,你是否也有相同的想法?
美麗的森林對你而言是什麼呢?


        52425日兩天的「森林關鍵報告」主題活動中,羅東自然教育中心帶著大家一起來認識這些和你我的生活似乎有點遙遠的樹木、山、以及森林不為人知的一面。

早上的暖身小遊戲,大家是否熟悉了夥伴並且認識你的小組員了呢?

曖曖內含光的偉大力量─森林護管員與森林經營

        想了解森林的相關工作要從哪邊開始呢?「森林護管員」可說是與台灣的山林最密切的工作者,我們特別請到了資深的護管員賴伯書大哥來與大家分享他們的工作內容。「森林護管員」是一群在山林中工作的夥伴,走著沒有路的路、爬著不知名的山頭與懸崖峭壁、以天地為家餐風露宿辛苦的完成任務,早先他們的工作職稱為「巡山員」,但巡邏台灣的山林只是他們工作的一部份而已,除了巡視山林之外,包括了森林火災搶救、與警察合作取締濫墾盜伐與非法盜獵、林業相關計畫執行、森林動植物資源調查,這些工作除了要過人的體力與耐心之外,更需要許多的專業技能,例如救火的相關知識、野外調查的技能,而且山上的環境與氣候千變萬化,工作執行時的臨場應變能力更是不可或缺的,說他們的工作是集辛苦、危險和專業技能於一身是一點也不為過。
賴大哥精彩的分享讓人身歷其境,出生入死的工作經驗讓人更知道要對大自然懷抱尊敬與學習的心

        但為什麼談森林資源與經營要從護管員開始?森林是台灣的重要資源,決定要將這些資源做什麼樣的運用便稱為經營,不論是決定伐木、造林、劃設保護區、規畫森林遊樂區,這些都是森林經營的一部分。而從政策的角度出發,做一個決策前必須要有足夠的背景資料做為依據擬定方向與策略,因此基礎資料的收集與資料庫的建立是極為重要的;決策確定後則必須有執行人員進入現場,將紙上談兵的過程變成實際的作為,再將執行時所遇到的問題與成果回饋給決策者,做為政策調整的依據。這樣子的過程護管員們不論在資料的收集或者是政策的執行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們豐富的現地經驗更是無可取代的重要資源。
        聽伯書大哥侃侃而談,護管員這樣的工作除了辛苦與危險,對台灣的山林與林業相關機關更是無比重要,台灣有百分之六十的地區是森林資源,這些資源的管理與調查有非常大的部分都是仰賴辛苦的護管員們。

夢幻的山嵐、雲霧中的神樹─棲蘭山與檜木群

        聽完了伯書大哥的分享,我們搭上了巴士沿著蘭陽溪畔逆流而上,前往崎嶇蜿蜒的北橫公路,經過棲蘭山管制站後,我們正式的進入了棲蘭山的懷抱中,窗外的景色漸漸的批上一層薄紗,不是雲霧向我們襲來,而是我們被這群美麗的霧與林吸引,無法自拔的走進其中。走下車,深深的吸了一口棲蘭山的空氣,濕冷中帶著一抹山林的清香,第一站130線道的檜木小學堂,我們一起來看看揚名世界的著名大樹,台灣紅檜與扁柏。
        檜木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木材種類,而檜木指的便是扁柏屬的樹木,在世界上共有六種,而台灣的紅檜與扁柏便是其中的兩種。檜木的質地緻密而且堅固,並且有獨特的香氣、不易腐朽蟲蛀等特性,是十分優良的經濟樹種。

繚繞的雲霧配上參天的檜木,讓人一點都不想離開這個美麗的地方

        那為什麼棲蘭山會有這麼多的檜木呢?這就與檜木的生長特性有關了,檜木喜歡潮濕多雲霧的山區,棲蘭山這樣的環境正是檜木所喜歡的,因為雲霧帶中的日照相對不足,不耐蔭的樹種無法在此濕度高又日照少的環境生存,檜木便漸漸的佔領了這片山林;而死亡倒下的檜木會因為潮濕的氣候,使樹幹上長了厚厚一層像是海綿般的苔蘚類的植物,這層濕潤的苔蘚層所營造的環境正是檜木種子所喜歡的,新生的小苗便在倒下的檜木上墊著腳開始他們的生活,就這樣子經過了數千數萬年,檜木們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小王國。

人類的介入─伐木與造林

        台灣檜木開始大量伐採的歷史從日本人開始,太平山是最重要的檜木伐採基地,而棲蘭山則是由國民政府開始經營。伐木後的山林產生了許多空地,為了重新回復山上的林木資源,造林便應運而生。早期的日本人造林是以日本人習慣的柳杉為主,柳杉在日本是非常優良的建材,質地堅固而且通直,在國民政府接手的前期也延續種植柳杉一段時間。而隨著觀念的改變,造林的想法漸漸的轉為種植適合當地環境的樹種,並且盡量以原生植物為主,也因此在棲蘭山這邊嘗試著將先前種植柳杉的林地整理後,利用當地的紅檜與扁柏做為母樹,讓原生的檜木開花結實之後自然灑種在土地上,也就是所謂的天然下種更新法來進行造林!夥伴們明天要進入調查的樣區,便是由扁柏天然下種更新後所生長的森林。
檜木天然下種更新所形成的美麗森林,是棲蘭山獨有的景色

調查與資料整理─我們的森林經營能做什麼?

        第二天大家起了個大早,經過了昨天的調查介紹與早上的工具使用複習,我們拿著側高桿、直徑割、皮尺、紀錄表,往扁柏的天然下種造林樣區前進,找到了樣區的起始點,開始了今天早上的工作,還記得樹高、胸高直徑、冠幅等資料要如何測量嗎?我們一起來體驗森林工作者辛苦的調查過程!




在「森林中」行走可是平常難得的經驗,除了完成調查之外,記得要好好的體驗被森林環繞的感覺!

        結束了早上的調查,辛苦的還在後頭!我們將調查的資料畫成了樣區圖,並透過樣區圖和資料來計算並且探討各種不同的議題,樹林的材積有多少、這片森林的覆蓋度有多高、大樹小樹的分布與歷年來的森林組成改變、甚至是整個森林從側面看起來的垂直分布,樣區的資料可以整理成許多不同的型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森林的材積、森林環境的多樣性、森林對水土保持的影響、甚至衍伸到整個森林的固碳量,當這些資料被完整的建立,各種政策與規劃擬訂時也就有更強的參考依據與資源做為後盾。林務局對台灣森林的經營的概念是採分區經營策略,給予各林地不同的任務,針對分配到的任務執行最佳的經營方式,資料的完整度與正確性對林地管理便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調查後的資料在夥伴們辛苦的討論與計算後,呈現出許多不同的面向和成果

森林經營世界觀─碳議題與碳交易

        其實一般民眾的生活中,較難直接接觸到森林經營相關的作為,但近年來卻因為溫室效應的議題使樹木生長與每個人都變得息息相關。溫室氣體是指一群容易捕捉環境中的熱量的氣體,溫室效應是指透過這種氣體使地球的溫度變得相對穩定,人類的活動從工業革命後開始大量的使用石化燃料,期間所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是溫室氣體的一種,而因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漸漸增加,使溫室效應越來越明顯造成了地球平均氣溫越來越高,甚至影響了氣候的變化。
        而樹木跟這個議題又有何相關呢?絕大多數植物的生長是利用葉綠素行光合作用,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結合水之後,產生了氧氣與醣類,這樣的過程中便將碳給固定在木材裡了,經過統計,一立方公尺的木材大概會含有兩百五十公斤的碳,對於急需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人類來說,無疑是黑暗中的曙光。
        但人們排放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種樹造林的速度不僅趕不上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各種的開發也讓全世界森林的面積不斷縮小,為了試著解決這個問題,開始對碳與溫室氣體有了相關的規定。
        對碳排放的規定大致可分成兩類,一類為碳稅、另一類則是碳交易,碳稅是指在排放碳的同時,繳交固定的價錢,做為政府處理二氧化碳的資金,排放的碳越多,繳交的稅金也就越高;而碳交易則是讓排放者與有能力固碳或減碳的人進行交易,有能力固碳或減碳的人能將他可處理的碳量賣給會製造碳排放的人,排放者用錢來買我能排的碳量,有能力減碳的人則獲得收入繼續減碳的工作,這便是碳交易最簡單的概念。
        也因為這樣的機制成形,碳變成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議題,因為生活中有太多的動作會排出二氧化碳,例如吹冷氣、使用電器、開車、煮飯等等,大家可以留意家裡收到的電費單、加油時收取的發票,一起來檢視我們的日常生活究竟會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呢?

生活中的森林經營學─森林、環境、人

        森林所提供的服務與生活密不可分,例如木材的使用、藥劑染料等的製作、各種的燃料能源、水土保持與水質淨化、甚至是氣候的調節,台灣的森林資源豐富,思考這些資源的運用方式是我們必然要面對的課題,台灣經歷過伐木與禁伐等不同的林業階段,也慢慢的開始建立保護區、遊樂區、國家公園,各種不同的調查幫助我們建立了基本資料,未來面對更多的經營挑戰時,這些都是我們的重要後盾。
  森林經營學是森林相關大專院校系所中的一門課程,課程內容是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出發,探討經營森林資源的方針與模式,但其實有許多簡單動作就可以在生活中實踐簡單的森林經營學!例如購買相關木製品時選購有註明合法木材產地來源的產品,節省生活中例如電能、汽油等能源的使用,進入山林中時遵守相關的法令規範,多使用友善環境的產品!我們或許不能真的去伐木、造林,但卻可以透過生活中許多友善環境的舉動,為我們的山林盡一份自己的努力!
恭喜大家完成了這次的活動,要記得森林、樹木、環境與我們可是息息相關的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