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竹屋─生命銀行‧我們的濕地

「人類往往忘了,他們也是大自然的一部份。」黑澤明夢》


佇立在「生態竹屋」前欣賞貯木池的影像《註一》

輕輕的涼風拂來,讓楓香葉呼應地沙沙作響,站在竹屋前,總讓人不經意地愛上貯木池的風。

        這一道風,是因為貯木池這一片「濕地」而來的,空氣中的分子多了點水氣、降了些溫度,貼近皮膚時,你會感受到那樣輕柔又舒軟的撫觸。而濕地,簡單的說就是「水陸交接的潮間帶」,舉凡河岸、水田、水塘、潟湖、紅樹林等都是濕地的一種;它帶來的不只是迷人的風,由於水陸交接的特性,蘊含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因此,濕地就如同「生命銀行」一般珍貴。

濕地,不只是教育


孩子們正認真探索濕地

        講求多元學習、自然探索的教育趨勢下,現今許多學校都常建構一個生態池,孩子可以在教學池裡觀察水生植物、或在老師帶領下,捲起褲管踏進野溪抓起水生昆蟲,認識蘊藏在濕地裡的面貌,因而我們的教育也愈來愈豐富了,孩子的笑顏愈來愈生動!但是說起「濕地」這個名詞,大家最快聯想到的還是僅止於「學校教育」這一塊範疇,所以孩子要學、老師要教。若是脫離了學校後,「濕地」對我們來說,還有甚麼意義…?

搶救濕地 ,一場寧靜革命

        生命是由「陽光、空氣、水」形成,當陽光紫外線過量,人們撐起防曬抵禦;空氣污染混濁,口罩與清淨機成為家庭常備;而水質嚴重受到重金屬汙染後,人類架起更大的濾水系統,瓶裝水、竹炭水、鹼性水開始大賣…。曾有人預言:「下一個世紀的戰爭將因為水而引發。」未來也許乾淨的水源,珍貴的價值如同早期的檜木買賣,在水源區設有「碉堡」並派人駐守,這樣價值連城不可侵犯,不足以為奇…。


古道上廢棄的一處碉堡

        過去,人們認為「濕地」妨礙文明的發展。在追求經濟利潤下,人類將過多的濕地經排水後變成「農業用地」,又將「農業用地」變更地目為「建築用地」。一塊一塊的混凝土鋪天蓋地而來,帶來最急迫的危險是,當「地球每增溫1度,雨量就增加6%」的氣候轉變下,洪水澇災沖肆而來時候,水能往哪裡走…?於是,洪水淹沒了我們的城鎮、我們的工廠,沖毀我們的橋梁。而長期的危機是,我們放棄了濕地具有淨化水質功效,改以人造汙水處理廠處理水源,人力費用成本更高、所得的效果卻差強人意。逐漸的…人類對溼地的鄙棄,讓我們喝的水,再也不能是原來的水了,這就是我們選擇的代價。

濕地功能何其多

林場的貯木池雖遺失貯木的功能,卻仍發揮濕地「生命銀行」的重要角色《註一》

濕地的功能何其多…,孩子在一條水域抓到的水生昆蟲,透過食物鏈的學習,他可以瞭解這條河川上想必還有哪些生物存在。農夫藉著水田裡的水生植物,知道他的稻穀在這片田地上是否有嚴重的農藥殘留。空氣,因為濕地洗淨了碳的塵埃,不讓熱島效應繼續高張。土地,藉著濕地的存在,才能繼續育養更多的生物,當然包括人類…。

山不讓土,所以成其山;海不擇細流,所以成其海。如果我們的生命是陽光、空氣、水構成,那是否我們就要有容納濕地的雅量,善用它帶來的益處,不單以以經濟效益考量令其消失,才會成就更美麗的地球、更豐富我們的生命呢…?


《註一》攝影楊念塵  http://blog.udn.com/teawindyannien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