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森林泰山-帶領你走到野蜂最前線


花仙子與小蜜蜂

風和日麗的假日午後,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傳來輕盈的步伐聲。


花仙子「不要追我、不要追我....」花仙子似乎受到甚麼可怕東西的追趕,不停的東躲西藏。追在後方的是...

小蜜蜂:「不要怕,花仙子,我們是溫馴的小蜜蜂,採花蜜、幫忙花朵授粉是我們的工作,我們的毒針只用在趕跑敵人。」

花仙子「真的嗎? 那其他的蜂也都那麼溫馴嗎?

小蜜蜂:「想要知道更多野蜂家族不為人知的秘密生活,我們就來請教持續用鏡頭與文字記錄各種野蜂生態的野蜂達人- 楊維晟老師。」

野蜂達人- 楊維晟

    「靠近一點,你可以在靠近一點...」,彷彿是野蜂們對楊老師的呼喚,拿著攝影器材、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緩緩地朝著野蜂們越靠越近...

    因為老師對野蜂懷抱著的高度的熱忱與耐心、並且洞悉各種蜂類的習性,才能在每一次近距離接觸中,拍下一張張生動、精美的野蜂圖片記錄,展現在大家的眼前。

    羅東自然教育中心特別邀請到楊維晟老師,分享他多年觀察、研究野蜂的經驗,讓我們更親近野蜂,打破對蜂類懼怕的心理,了解到蜂類在生態的重要性。

野蜂的外型與脾氣
    大眾在野外遇到蜂類,莫不退避三舍,生怕被野蜂襲擊。但事實上,大部分的野蜂是不具毒針且沒有攻擊性的。少部分具有毒針保護的蜂類,像是蜜蜂、虎頭蜂、長腳蜂,只要不刻意招惹,還是能與人類和平共處。


    除非是太靠近蜂巢,威脅到蜂巢的安全,否則蜂類最後的武器毒針是不會隨便亮相的。若是不小心驚擾到蜂群,趕緊以低姿態,原路退回。親近山林前,要做好防禦措施,避免噴灑花果香味的芳香劑、著淺色衣服,行進間隨時觀察附近狀況。


    由於具有毒針保護的蜂類是天敵們不敢貿然取食的對象。因此成為其他昆蟲擬態的目標,像是食蚜蠅、鹿子蛾等昆蟲演化出腹部黃黑交錯的警戒色,變身成山寨版的蜂,就能或多或少嚇阻天敵的捕捉。

築巢技術與野蜂菜單

    講座現場除了精彩的投影片外,還有好幾種蜂巢的實體標本展示。像是黃紋細腰蜂用泥巴捏的泥巢、青條花蜂在土角厝上鑽的巢洞、虎頭蜂大蜂巢以及外觀像蓮蓬頭的長腳蜂蜂巢。透過這些藝術品般的蜂巢,大家更能想像野蜂們在蜂巢上忙進忙出的景象了吧。


    看完野蜂的家,大家不禁問到野蜂們到底吃甚麼呢吃花蜜、花粉還是毛毛蟲基本上,蜂的成蟲是以花蜜為主食的素食主義者,但是幼蟲就不一定了。葉蜂幼蟲吃葉子,蜜蜂幼蟲吃花蜜、花粉,虎頭蜂幼蟲吃各種昆蟲,姬蜂幼蟲吃寄主的身體長大。但幼蟲們自己並不會捕食獵物,而是要依靠成蟲們準備各式各樣的食物供給幼蟲所需。


社會性蜂群 蜂蜜與養蜂

    野蜂家族中分成獨居蜂與群居蜂,蜜蜂、虎頭蜂就是群居性蜂群。群居的蜂群,由女王蜂、工蜂以及雄蜂組成,一個蜂群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生物體,每隻蜂各司其職,維持整個蜂群的運作。基於蜜蜂無私奉獻的這一點,人們長久以來與蜜蜂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人們取了蜂蜜,而蜜蜂則得到蜂農無微不至的照顧。


野蜂的地位

    蜜蜂一天可以拜訪一千朵花,胡蜂會獵殺各種毛毛蟲,寄生蜂會產卵於毛毛蟲或蜘蛛身上導致其死亡

    在自然界中,野蜂們扮演著重要的傳粉功能以及各種食物鏈上角色,是大自然中重要的一環。對於人類世界而言,大多數的蜂類是益蟲,傳粉釀蜜、抑制害蟲的數量,提供人類食物來源,並幫助農業生產的進行,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但目前也蜂卻正面臨重大的危機。


蜂保育

    野蜂除了自然界的天敵外,蜂類目前的最大危機,莫過於是環境污染與人類的威脅。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藥劑施放到環境後,不僅降低了蜂類的食物來源,化學藥劑造成蜂類免疫能力下降,也可能會破壞神經系統,讓其失去方向感。這些迫害造成蜂類壽命減少、連帶影響到蜂群整體的數量與運行。

    目前引起保育界關注的蜜蜂大量消失的現象,雖然尚未找到一個確切的科學定論。但基於蜜蜂在自然界扮演的角色,這絕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自然生態動搖的警訊。

    透過楊維晟老師最前線的野蜂報導,讓我們了解到唯有開始認識、才能破除舊有的觀念。也唯有正視環境議題,才能調整現有的做法,為人類文明與自然生態的存續找到一個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