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活館-冬天,就該榻榻米出場了!

       今年的冬天特別地冷,而寒流更是一波波地襲來,每次大陸冷氣團一到,溫度計上的數字便也一路跟著溜滑梯。這時候,全木製地板的森產館跟森活館似乎也因為要脫鞋子的關係,成為遊客進館參觀前要三思的重點之一,畢竟地板的溫度是真的很低。甚至有時候有人會問:「連平地都這麼冷了,山上不就更冷!那進家裡面還要脫掉已經穿暖的鞋子,不是很難過嗎?」,沒錯!其實大家都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就讓我藉這個機會來幫大家解答吧!
        基本上在夏天的時候,日式建築本身在地板的部份還是維持原狀,利用架高的方式讓地板下方維持一個通風的狀態,再加上木頭本身透氣的特性,讓屋內維持乾燥以及涼涼的舒適感;到了冬天的時候,日本人則是會舖上「榻榻米」這個東西,來增加地板的保溫度!除了維持原本的調節溼氣的功能外,還多了適度的彈性,讓走在上面的人能夠更舒服,也更安全一些。
圖1:攝於太平山文史館
        使用榻榻米來鋪地板,是日本的固有的特色之一。而比較接近現代所使用的款式,則是在日本的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開始被使用,在這個時代,甚至在法律上還規定身份及階級不同的人,使用的榻榻米的大小和邊緣的顏色(如圖2)也有一定的限制。進入了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後,由於「書院建築」的興起,榻榻米從這時候開始全面性地出現在房間裡面,再伴隨著當時興盛的茶道文化,榻榻米和「正座」(如圖3)也逐漸地結合在一起了。一直到了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榻榻米就已經成為日本的建築特色裡面不可或缺的一環了。

圖2:每一塊塌塌米的邊緣都會有顏色(照片引用自維基百科-日本)

圖3:照片引用自維基百科-日本

        早期製作榻榻米的主要的原料為稻稈(如圖4),由於日本也是食用稻米的民族。在每期稻米收穫之後,水稻剩下來的莖稈的部份,經過乾燥處理之後,就成為絕佳的榻榻米的材料了,後來也有使用「燈心草」來製作榻榻米。一直到了現代,除了表面還是維持使用稻稈之外,中間夾層的部份還會加入了壓縮的木屑層以及泡綿(聚苯乙烯)來增加彈性和隔音的效果,不過據日本人使用後的說法,似乎在彈性上以及舒適度上,踩起來的感覺還是原始又自然的稻稈製的比較舒服。

圖4:照片引用自維基百科-日本
       其實當時在太平山上的生活,到了冬天多半還是會使用榻榻米作為保暖工作的一環,有機會上山的遊客,可以進去中央階梯旁的文史館裡面體驗一下,有著時代歷史的榻榻米踩起來是什麼感覺,聞起來是什麼味道,相信別有一番感受。當然也別考慮脫鞋子進館參觀會冷的問題,畢竟冬天的話平地的氣溫跟山上比,我想,依舊還是相當親民的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