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森林泰山移動十噸的巨木吧!

  雪隧開通後,周末相揪到宜蘭走走,已是許多北部民眾的最佳休閒路線,但你知道宜蘭有座太平山嗎?太平山地區獨特的濕冷氣候特別適合檜木生長,蘊藏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從一百年前日本人發現了這些寶藏後,就在此建立了伐木基地,而羅東鎮則是當時太平山木材的集散中心,今日羅東繁盛的市區景象,就是當時所奠定的基礎。

  今年羅東自然教育中心的「新時代森林泰山-移動十噸巨木的百年智慧」特別企劃,就要帶著大家走進木材利用的時光隧道,從歷史、政策、和技術體驗,最後反思大家生活中的木材使用現況。






木字旁接龍的震撼教育
  木頭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所以想出以木為部首的文字應該不難吧!遊戲過程中大家絞盡腦汁,想出各種樹名與許多蔬果,不論見過或沒見過的都全寫上了!但還是忽略了正在使用的木桌、木椅等常見木製品,經提醒後才如大夢初醒般的驚覺「對耶!這些也都是木頭啊!」,雖然是簡單的暖身小遊戲,但大家是否重新檢視了木製品與你生活之間的關係呢?而羅東自然教育中心也開始娓娓道出當初太平山的林業老故事~




羅東林場的由來

  日治時期,太平山林場是臺灣官營三大林場之一,民國4年就開始進行探勘、木材開採等森林經營的相關工作。所有的工作有其專業性,從伐木、集材、運材到林場貯木買賣,都有專屬人員各司其職。活動當天因氣候關係無法在戶外盡情體驗山區工人運材的工作;藉由在室內模擬林業工人的孩子,協助將運木台車搬回到運木起點的「家務事」,比起現在小朋友分擔的家事是否覺得輕鬆許多了!


一起創造森林的未來發展
  民國70年後,太平山地區結束所有的林業開發工作。十年後,因生態保育、水土保持等環保意識抬頭考量而頒布禁伐令,禁止所有天然森林的伐採,並且對於森林的開發制定了嚴格的法律限制,而這樣的山林使用方式,也深深地烙印在大家的腦海中,「伐木是不好的」這種想法,似乎變成了一種普世價值。但是禁伐真的完全沒有缺點嗎?完全的放任現有不管是天然林或人工林的臺灣山林,都用相同的經營管理方式,讓樹木以原始的方式繼續生長,是否能解決所有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呢?我們特別邀請了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的潘孝隆技士跟我們分享,透過潘技士的專業與經驗,也參考國內外許多不同的森林經營案例,我們除了禁伐,還有沒有其他能讓森林永續經營,並且兼顧人們生活中對於木材需求的好方法。



 

嘿咻嘿咻齊運木
  下午我們則在宜蘭地區伐木師傅「阿樹師」的角色扮演中,開始了集運材的工作,「阿樹師」已經超過七十歲,從他的視線,分享了伐木時代的辛苦與趣味,也認識了老一代的林業開發中,林地生產時規劃的思維。在臺灣,由於陡峭的地貌使得運送巨大木材也成了最大的挑戰,為了因應臺灣高低起伏的地形,老師傅們必需要在林地中架起「索道集材線」,藉此越過重重的障礙進行木材集中。伐木與運送的工作危險性十分高,擁有專業的知識以及豐富的經驗是減少工作危險性和降低對環境傷害的不二法門
  我們也特地在羅東自然教育中心後院平台,利用鋼索與滑車,以及自製的「搬器」,搭建了一組運材模型!原來山上這些高大又沉重的木材,是利用滑車組、鋼索、搬器、集材機,當然更重要的是老師傅們熟練的技術與豐富的經驗,大家互相的配合操作集材線,才能順利的運送至平坦的地點!
  在練習完集材線的操作後,我們分組展開了「第一屆羅東集材大賽」!雖然當天氣候條件又濕又冷,但就像是實際在太平山地區陰晴不定天氣一般,每個人還是元氣滿滿、默契十足的通過設計的障礙路線,穩定又安全的讓「搬搬」小幫手為我們移動沉重的木頭。
  回到室內再觀看實際的集材索道運作影片,才知道我們體驗的工作才不到當初林業工作十分之一的規模,可見太平山上的林業工作之壯觀與辛勞。



 

尋找森林的寶藏
  活動當天,我們用園區尋寶遊戲作為結尾,透過簡單的謎題我們尋找藏在園區各處的寶藏與線索,臺灣目前木材自給率、木材的固碳功能與進口/國內木材碳足跡的計算等相關林業知識,就是完成拼圖後所得到的大秘寶!這些訊息是否和你之前所想的不同呢?看到了這些訊息,你是否對台灣以及世界的木材資源,有了不同的想法?



  一整天的活動我們從太平山區林業資源掌握、木材開發歷程,延續到已經執行了近30年的禁伐政策。回頭看看早期林業開發,大幅的對山林資源進行利用固然不是十分良好的方式,但在取用資源之餘,這些所留存下來的伐木技藝與疏伐後造林的方法,是否能藉由合適的轉化運用,回歸到我們的森林經營當中呢?當生活中對木材的需求與使用已是不可或缺的,持續仰賴進口木材,亦或是適當開發國內木材資源,我們能不能設法找到其中的平衡點呢?



  此外,現行的國有林地經營管理相關法律,對於森林開發的限制皆十分嚴格,加上社會大眾對於伐木較為負面的印象,讓「林木收穫」十分窒礙難行,台灣各地仍有著部分的林農,但各項嚴格的法律限制,使得他們面臨高成本、低收入的經營狀況。天然森林是我們目前要積極保存的對象,但人工森林的經營,面臨了哪些狀況呢?以下整理,也提供讓大家一起思考森林經營的各種可能!
人工林目前的問題:
  1. 台灣的人工林自早期種植至今,許多人工林已經超過60年,由於經營方式較為消極,沒有適當的伐採收穫木材或修枝除蔓,造成許多森林已經老化,無法健康的生長,有部分更出現病蟲害的問題。
  2. 樹木的生長過程會吸收二氧化碳,產生乾淨的氧氣,但生長飽和的森林地區,二氧化碳排放甚至會高過氧氣的製造速率,原本希望的吸碳功能無法順利進行。
  3. 台灣地形陡峭、颱風頻繁,部分的人工林與天然林在風災過後,會讓森林產生許多危木或倒木,當這些地點位於道路或居住地周圍時,便會成為隱藏的危險因子。
  4. 私有地林農,或配合政府扶導進行租地造林的業者,由於規定嚴格,造成木材收穫量低,但經營成本及伐採成本高,也無法在市場上供應數量穩定的木材,收入不穩定、無法持續投入。

進行合理人工林收穫的優點:
  1. 促進碳吸存,將人工林的木材收穫後,重新種植新的小樹苗,在森林重新成長的過程中,可以再次大量的協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成為新的木材。
  2. 調查危險因子較高的森林地區,進行適當的倒木危木移除,不僅能減低危險,收穫的木材亦能加以利用。
  3. 給予林農適當的收入,並且可以輔導人工林周遭的社區發展,雇用當地的居民進行木業工作,給予社區發展的機會,並且能保存林業的相關技術。
  4. 增加台灣在地木材的供給率,台灣木材目前的自給率僅不到1%,當國際市場木材價額產生變化時,我們並沒有能因應的方法,若能提高國內的木材產量,便能降低這樣的風險。
  5. 使用台灣在地木材,由於運送距離短,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能源將大幅減少,比起進口木材,更是一種乾淨、友善環境的資源使用方式!

  當然,伐木工作必然有其危險性,台灣的地形陡峭,當然也有土石災害的危險性,但在適當的評估與更謹慎先進的技術下,這樣的風險應可以有效的降低,同時也有促進合理經濟活絡的功能!更甚者,身為一位地球公民,在地發展合法的木業,絕對比起進口材更友善環境,同時也能減少國外非法木材的開發。在生活中,木材絕對是不可或缺的生活資源,怎麼樣合理的使用資源,並且用更棒的方法取得與經營,是我們所希望的!
  「新時代森林泰山-移動十噸巨木的百年智慧」透過林業歷史、伐木技術保存,也與大家分享了木材資源的使用議題與現況,人與木材是分不開的,怎麼創造更好的使用方法,當然是我們持續努力的目標!




3-5月和羅東自然教育中心另有【修枝小達人】揪團親子活動

歡迎來電(03)954-0823詢問報名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