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關鍵報告】揭開森林寶藏的關鍵秘密

  森林,一個聽起來有些遙遠的名詞。
  那是住在山上,或是喜歡戶外活動的人才比較常接觸吧!
  是嗎?
  5/23~5/24羅東自然教育中心乘著兩輛小巴,和28位夥伴來訪一座寶山,這裡稱作「棲蘭」,這座大山之中,藏了一座座雲霧飄渺的寶藏,而且全世界僅有。

  棲蘭山潮濕多雨霧的氣候滋養了昂然、珍貴的檜木森林,也奠定了台灣人民早期的生活根基,而今日已離伐木年代遙遠,原始林和人工林比鄰,聳立的巨木化身為「檜木小學堂」,第一站來到此處的我們,帶著另一種心情在森林學堂見習。


  天空飄著雨,棲蘭用她最經典的樣貌迎接我們,濕漉漉的木棧道在扁柏森林裡蜿蜒,我們發現原來檜木根系盤據綿延,卻不深入土地太多,待得狂風驟雨的某天,巨大的樹木竟因此應聲倒地,原來鬱閉的森林開了孔隙,倒木彷彿被灑落的陽光打上聚光燈,瞬間成為整個森林的焦點、新生命的舞台。

  我們又發現,兩公釐小的種子飄落到倒木母親身上,附生的蕨葉為它保留足夠的水分,巨大的枯倒木讓它遠離土地上小草瘋長的競爭,它得以發芽、生根,在一代木的身軀之上成長為參天的二代木、三代木......。神秘的生命輪轉讓森林彷彿寧靜卻又生機盎然,夥伴們印象深刻,將感受拓印轉化成為一幅幅作品,讓教室成為森林藝廊。



有一句話說:「森林會弄髒我們的衣服,卻會洗滌我們的心靈。」在人們的覺知中,我們利用森林的方式如早期的伐採、經濟,進化到今日的遊憩、休閒與育樂,然而事實上,從古至今,我們一直都默默享受著森林帶來的許多好處。在台灣這個峰高坡陡、天災頻仍的土地上,森林承接狂風,將雨水輕輕放入土地中再緩緩釋放,河流因此維持著「基流量」,大地因此不致隨意氾濫又乾荒。森林中多采多姿的生命更是滿足了我們的許多基本需求,美味的食物、救命的醫療、空氣及噪音、水源等許多汙染的降解......。


  民國80年禁伐至今,台灣島上的我們對於最直接的木材需求並沒有減少,林業卻幾乎全面停擺。猜猜目前100根木材中,有多少來自於台灣土地?答案僅有0.5根。不久後的將來,若是出口國也如同80年代的台灣,轉變了林木經營的策略,停止販賣自然資源,我們又該如何解決需求?

  考慮此項,林務局目前將深山寶藏分成四個區塊:國土保安區、自然保護區、森林經營區與森林育樂區,施行不同的經營管理,更持續不斷地蒐集各種資料,試圖找到人類能夠永續取用自然的方法,而其中,執行資料蒐集這項重要工作的人則稱作「森林護管員」。不得不說這真是項艱鉅的任務,套句「保育頑童」杜瑞爾說的話:「大自然並不是慈眉善目的老婆婆。」當我們抽離人工構築的舒適圈,荒野中的各種考驗都是真實的生命試煉。

  在山下的森林會客室中,我們邀請到的資深森林護管員:賴柏書大哥就是從事這樣的工作--背著沉重的求生器材與調查工具,披荊斬棘地穿梭在崎嶇山路之中,記錄林木的成長與各種資料,不時還得協助森林警察與山老鼠來場戰鬥,或是冒著極大危險撲滅遼原的森林之火。多虧像柏書哥這樣的森林護管員們的努力,各種重要的森林資訊從台灣各處最罕無人跡的所在回到平地,分析歸納成各項森林經營策略,協助我們面對未來可能的環境變化。


  隔日一早,簡單複習森林大調查的方法,大伙興致高昂地出發,小心翼翼翻下樣區山坡,陽光從扁柏交錯的枝葉間細碎地灑落,我們則在鋪滿苔蘚的柔軟土地上四腳並用地移動。我們用皮尺、指北針、測高桿、直徑割等工具,在挺直的扁柏之間穿梭,互助合作地在大樹的腳邊操作工具,讀取並紀錄樹木身上的數據;我們腳下踩著的是橫倒數百年、層層疊疊的一代木,有時難免採空,一屁股滑跤再笑笑的站起來,幾次之後笑稱自己已經摔成了專家。



通力合作下,眾人不到一個半小時就順利完成調查,不愧是柏書哥口中舒適的VIP樣區。回程路途上,繚繞的山嵐又順著山坡爬了上來,大伙暗暗感謝山神剛剛賞賜的清爽天氣。我們帶著紀錄紙回到工作站,謄抄數據、整理資料,在熱烈的討論聲中企圖參透森林的秘密。



  最後,我們有模有樣的製作海報,探討著「材積」和碳吸存及財富會一起累積、「覆蓋率」和森林更新的關係、森林的「徑級」十年之後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以及樹木的「垂直分布高度」原來會改變森林中的動植物組成,登山工作站彷彿一場小型的研討會會場。



  漸漸地,我們發現森林的距離也不再那麼遙遠,我們一直享受著森林帶來的許多好處,而山林間有一小群人,正為此默默不斷地付出,我們又可以為這片迷霧森林寶藏做些什麼呢?放眼望去,生活中充滿森林的影子,就從這些開始吧--我們可以使用有FSC等森林認證標章的合法木材來源的產品、尋訪山林時,遵守無痕山林準則(Leave No Trace)規範、多選擇友善環境用品,以及關心相關議題等等,這些小動作簡單卻至關重要。山林不說話,只默默付出與承受,我們應該為它盡一份努力,相信您也同意。


【活動相簿】